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孟帅 编|深海
近日,被誉为“共享充电第一股”的怪兽充电,交出了自己过去一年的成绩单。
在点位数量、可供使用充电宝数量、累计注册用户规模均实现环比增长的背景下,怪兽充电去年的营收却出现了下滑,28.38亿元的营收与上年同期35.85亿元的营收相比减少20.84%。去年怪兽充电的净亏损高达7.11亿元,同比扩大4.7倍以上。
(资料图)
事实上,近年来共享充电宝行业里存在的“充电刺客”现象,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充电宝用户。然而,共享充电宝使用单价不断上涨的背后,怪兽充电的亏损却在扩大,怪兽充电赚的钱都用在了哪里?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怪兽充电去年用于销售和营销的费用高达27.12亿元,同期怪兽充电的销售费用率达95.57%。
业绩显现出颓软迹象的怪兽充电,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截至当地时间4月21日收盘,怪兽充电的市值仅剩2.79亿美元,相较上市首日21.29亿美元的市值,已蒸发超过八成。
营收规模缩水两成
在此次发布财报的一开始,怪兽充电便晒出多组数据来向外界证明自己过去一年的增长情况。财报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怪兽充电的覆盖范围达到99.7万个 POI(点位),相较上季度末95. 6万个POI的数量增加4.1万个。
与此同时,怪兽充电的充电宝数量及用户规模也有所增加。截至去年末,怪兽充电可供用户使用的充电宝数量达到670万个,较去年第三季度末的640万个增加30万个。同期,怪兽充电的累计注册用户在去年年末达到3.34亿,单个季度再度收获840万个新的注册用户。
然而,前述多个运营数据的增长,却难掩怪兽充电营收规模缩水的尴尬现状。财报显示,刚刚过去的一年,怪兽充电共计录得28.38亿元的营收,相比上一年高达35.85亿元的营收降幅超过两成。
将怪兽充电的营收拆解,其主营业务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移动设备充电业务、移动电源销售、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广告服务和新业务)。
其中,移动设备充电业务去年为怪兽充电斩获27.54亿元的收入,与上年同期的34.56亿元相比下跌两成以上;靠着移动电源销售,怪兽充电去年录得5947.6万元的收入,该项收入与上年同期取得的1.03亿元的收入相比跌幅甚至达到42.2%;其他业务去年则为怪兽充电贡献2457.1万元的收入,与上年同期2673.7万元的收入相比减少8.1%。
对于前述几项业务收入的下滑,怪兽充电将原因主要归咎为疫情因素。受疫情的影响,国内的总体线下客流量出现了显著的下滑,导致怪兽充电前述两项业务的营收规模缩水;而疫情导致的用户流量减少,影响到了怪兽充电其他业务的营收规模。
在怪兽充电董事长兼CEO蔡光渊看来,2022年的疫情给怪兽充电的运营带来了重大挑战,但去年12月国内防疫形势的变化,标志着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转折点已然到来,这将为怪兽充电2023 年的强劲复苏和增长奠定基础。在对新的一年进行展望时,怪兽充电预计其2023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将达到8.15亿元。
雷达财经注意到,若从各项业务贡献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来看,怪兽充电还存在营收结构较为单一的情况,去年移动设备充电业务取得的营收占到怪兽充电同期总营收的97.04%,而移动电源销售和其他业务合计取得的营收占怪兽充电总营收的比重不到3%(分别为2.1%、0.87%)。
有分析人士指出,去年怪兽充电九成以上的营收均来自移动设备充电业务,这使得其盈利模式非常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如果怪兽充电不能尽早地找到公司的第二增长点,那么较为单一的盈利模式将为其发展埋下隐患。在这样的情况下,仅靠单一业务很难支撑企业的长久发展,怪兽充电便需要不断寻求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并加强企业管理和运营,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去年净亏损超7亿元
相比营收的下滑,怪兽充电去年的净亏损则进一步扩大。2019年,怪兽充电全年录得1.67亿元的净利润。到了上市的前一年,怪兽充电的净利润降至7452.7万元。虽然相比上一年怪兽充电的净利润减少了一半以上,但怪兽充电还算是保住了盈利的规模。
然而,到了2021年,怪兽充电虽然收获了上市成功的喜悦,但其利润指标却急转直下,全年录得1.25亿元的净亏损,直接从此前盈利的状态陷入亏损的境地。
过去一年,怪兽充电不仅没能扭转此前净利润由盈转亏的颓势,反而在亏损的泥潭里越陷越深。财报显示,怪兽充电去年全年录得7.11亿元的净亏损,相较上一年1.25亿元的净亏损规模扩大4.7倍以上。
事实上,怪兽充电去年各项业务营收均出现下滑的同时,其营业成本并未出现明显的下滑。财报显示,去年怪兽充电的营业成本为5.57亿元,基本与2021年的营业成本持平,但这却使得怪兽充电的毛利直接从2022年的30.28亿元跌至去年的22.81亿元,同比减少24.67%。
与此同时,怪兽充电的研发费用、一般及行政费用,分别由2021年的9388.2万元、1.19亿元降至去年的9062.5万元、1.12亿元,降幅分别为3.44%、5.52%,均小于怪兽充电20.84%的营收降幅。
相比1亿元左右的研发费用、一般及行政费用的规模,怪兽充电的销售和营销费用规模则大得惊人。财报显示,去年怪兽充电用于销售和营销方面的费用虽然下降了8.09%,但仍达到惊人的27.12亿元,逼近怪兽充电去年全年28.38亿元的营收规模。
与此同时,怪兽充电的销售费用率则从2019年的67.36%一路上升至2020年的75.5%和2021年的82.31%,去年怪兽充电的销售费用率更是飙升至95.57%。
截至去年12月末,怪兽充电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短期投资31亿元。如若按照去年7.11亿元的净亏损计算,这笔钱可以支撑其再活四年多的时间。
尽管怪兽充电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但仍有不少消费者对“充电刺客”的现状满是抱怨。据媒体报道,共享充电宝自问世以来,早期的使用价格大多仅需要0.5元/小时,而如今4元/小时的定价已成为不少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标配”。仅仅几年的时间,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便翻了8倍左右,一些热门点位的价格甚至翻了不止8倍。
雷达财经注意到,在怪兽充电的官网上,赫然写着“怪兽充电始终秉承‘正直诚信、客户为先、协作共赢、追求卓越、拥抱变化’的企业价值观,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以‘紧跟市场水平,倾听用户诉求’为方针,怪兽充电坚持贯彻‘平台建议、沟通用户’的定价原则,坚决履行明码标价义务”的描述,但不少消费者却对怪兽充电的收费情况存在质疑。
截至发稿,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怪兽充电相关的投诉多达14338起,其中近30天内新增的投诉便超过420起,平均每天新增投诉14个。
翻阅消费者发起的这些投诉,可以看到大量类似“怪兽充电乱收费”、“延迟归还多扣费用”、“一分钟扣费99元”、“怪兽充电未拿取扣费”、“怪兽充电宝归还后还在计费”、“无缘无故扣我99块钱”的反馈。此外,像共享充电宝充电效率慢、好借难还的情况也在困扰着不少的消费者。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点位的不同,包括怪兽充电在内的共享充电宝运营商设置的单价通常并不是统一的。以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一处小区的周边为例,雷达财经实地体验发现,在该小区百米左右的范围内,怪兽充电多个点位的使用定价就有1元/小时、2元/小时、2元/0.5小时、3元/0.5小时等多个选择。
有观察人士指出,尽管共享充电宝不同点位的定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过于混乱的定价可能会导致不同地区的用户流失,比如部分位于收费标准较高地区的用户可能会选择其他收费更低的充电服务商。而运营商不同点位收费标准的不一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消费者的信任度下降,认为企业缺乏诚信,进而影响到用户是否选择使用共享充电宝的决策。
昔日投资方宠儿,如今成资本“弃婴”?
提及共享充电宝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2015年的共享经济潮。随着贡献充电宝概念的不断发展,共享充电宝在2017年迎来行业的爆发期,怪兽充电正是在这一年于上海长宁正式成立。
彼时,踩着共享经济的风口,怪兽充电频频获得资本的青睐。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怪兽充电累计共获得7轮融资。2017年4月,怪兽充电的天使轮融资便获得多家明星投资方的“赞助”,包括紫米、顺为资本、小米集团、高瓴资本、清流资本在内的投资方向怪兽充电投资数千万元。
仅仅3个月之后,怪兽充电又再度斩获一笔融资,而怪兽充电此轮融资的规模直接由上一轮的数千万元上升至亿元。除了在天使轮融资已经现身的顺为资本、高瓴资本、清流资本三家投资方外,怪兽充电的A轮融资还吸引到了蓝驰创投、广发信德、云九资本的注意。
4个月后,怪兽充电又乘胜追击完成了B轮融资,这轮融资的规模达到2亿元人民币,再度打破怪兽充电此前的融资纪录。本轮融资由国内某私募基金领投,而参与了怪兽充电A轮融资的蓝驰创投、广发信德、云九资本、高瓴资本、顺为资本、清流资本全部选择了再度“下注”。
在融资进展暂时停滞一年之后,怪兽充电于2019年相继完成两轮融资。其中,怪兽充电于当年4月获得一笔价值3000万美元的融资,同年12月,怪兽充电的C轮融资又再度将5亿元收入囊中。除了老投资方的持续加码外,软银亚洲、中银国际投资、高盛中国等投资方也纷纷“押宝”。
2021年3月,在赴美上市的前夕,怪兽充电获得一笔价值2亿美元的融资,本轮融资由阿里巴巴、CMC资本领投,凯雷投资、高瓴资本、软银亚洲参与跟投。
次月月初,怪兽充电成功叩开纳斯达克的大门,顺势摘得“共享充电第一股”的称号。按照上市当天8.54美元/股的发行价计算,彼时怪兽充电的市值约21.29亿美元。
然而,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以后,怪兽充电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却远不如其此前在融资方面取得的表现亮眼。截至美东时间4月21日收盘,怪兽充电报收1.06美元,最新市值为2.79亿美元,较上市首日已跌去八成以上。
Copyright @ 2015-2022 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