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 内容页

天天速递!初中音乐《剪彩波尔卡》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05 19:11:22      来源:中公教师招聘考试网
分享: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作品《剪彩波尔卡》,学生能够感受作品的特点,并理解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

2.通过对《剪彩波尔卡》的欣赏,运用聆听、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欣赏能力,加强合作意识。


【资料图】

3.认识爱德华·施特劳斯,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情绪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情绪特点。

【难点】

对作品进行分主题聆听。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采用多媒体播放各地的风景,并出示火车旅行的图片,问学生想去哪里旅行?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加以引导,顺势揭示课题《剪彩波尔卡》。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多媒体音频,并提问作品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轻松、欢快、活泼。

2.教师依次请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作曲家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爱德华·施特劳斯是奥地利作曲家,也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幼子。他和两位哥哥小约翰·施特劳斯和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努力,成就了维也纳的施特劳斯音乐王朝。而他整个家族支配了19世纪维也纳的轻音乐时代,为历任奥地利帝国和欧洲各国的帝皇公卿创作大量圆舞曲和波尔卡。

(三)深入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请学生跟随音乐一同做律动,感受速度的变化,并询问学生这首作品通过速度的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全曲轻松活泼、流畅欢快,是富有趣味的短小波尔卡。这是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施特劳斯为一条铁路通车而创作,又名《火车来了》。作品欢快流畅,用强、弱、中强、中弱速度变化表现了通车后人们喜悦的心情。

2.教师引导学生将听到的不同乐段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相同的乐段用相同的动作表现,用简单的动作感受到作品中不同的乐段及再现。

3.教师引导学生分主题欣赏,首先欣赏第一主题,并思考:“情绪是怎样的?又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主题以4个小乐句组成,轻快的速度配有小提琴的演奏使作品富有生气。

4.教师引导欣赏第二主题,并思考:“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一主题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五乐句是对第四乐句的补充,前三乐句的节奏完全一样。仿佛便捷的小火车在疾驰前进又仿佛人们坐在火车上的人们愉快地哼唱着波尔卡。

5.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第三主题,并思考:“是在什么乐器声中进入第三主题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在一声诙谐富有情趣的鼓点声中,作品进入到第三主题。

6.教师引导学生哼唱,并感受长笛与短笛表现火车的汽笛声。

7.完整聆听并再次为作品进行体态律动。

(四)巩固提高

教师准备了沙锤、铃鼓分发给学生。并希望学生四人小组用这些乐器再次为作品进行创编。

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大家在表演时都表现出来了作品的情感,非常值得鼓励,每个人都是小小的音乐家。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总结课堂内容,教师呼吁学生希望能够感受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音乐魅力,理解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

布置课后作业:将自己今天学习内容表演给自己的父母。

四、板书设计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