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宋代绘画创作角度出发,通过对宋代山水画风格、主题的研究,探寻朱子美学理念在宋代山水画中的体现形式。
引言宋代是传统山水画发展的巅峰时期,兼具艺术和道法的糅合,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审美特征,当时的主流审美思潮——朱子美学,对于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也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
【资料图】
作为理学巨擘的朱熹,其艺术审美天然地倾向于文人层面,在他的审美理念中,文学和审美呈现融合态势,共同成就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朱子美学。
一、基本构架自秦汉以来,文学成为统治者表达政治思想的工具,直到魏晋时期才真正区别于政治,重新审视起文学创作最初的目的性——作为文人情感抒发的载体功能。
然而过度的追求文学表层的华丽工整,就会忽视文学作品的创作内核,朱熹的理学思想正是站在“理”的角度出发,审视文学创作的核心思想,不局限于创作主题和创作的内容,朱子美学认为艺术承载“道”的内涵,审美要综合内容和形式,以“道”的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强调艺术作品创作精神的深层次挖掘。
二、关于感物道情阐释从朱熹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朱熹出生于典型的文人世家,自幼深受儒学文化浸润,审美观念更趋向于诗词创作,对于艺术的本质阐述,朱熹主要从内部出发,认为文学的根本在于对“道”的理解,偶然天成的情感爆发,才是艺术创作理性思想的源泉。
朱子审美深受“性情说”的影响,朱熹认为,性情的爆发源于情感的本能趋势,最容易被激的就是本就深植于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通过事物的间接暗示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风格,所以在创作中除了兼具作品变化特征,还要从表现形式的层面体现思想情感主题,以含蓄之美起到“暗示”观者感知审美的作用。
三、在山水画中的体现1、“文”“道”理念的创作融合
宋代山水画以气势恢宏的旷达精神著称,从其宏大的构图和多元化的创作内容来看,山水画的创作者眼界心胸十分宽广,且对于山水的观察细致入微。
朱子美学追求的是文“道”理念和艺术形式的创作融合,对于宋代山水画的影响十分深远,朱子美学认为画家的个人修养和艺术创作的展现形式是无法分割的,从山水画的绘画作品创作多表述心境和景象的彼此成就,以达到和观者的共鸣而言,这一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宋代山水画的特征呈现出形式多样化和内容丰富化的特点,要求作者对于内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准确表达出绘画主体的主题象征意义,以精神感应的暗示作用向观者传递绘画思想同样也是宋代山水画的常见表达形式,作者通常会采用模糊的轮廓刻画、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和留白,赋予观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和体验空间。
2、借物言情
宋代的绘画者多为文人阶层,作者往往会采用情景交融的方式,借物言情表现自己的情感层面,抒发个人观点,这一点和朱子美学中的借物兴怀别无二致,同样是一种隐喻的方式,相较于直白的展现形式,是艺术创作的新成就之体现。
山水画虽为写实,但作者通常也会使用一些模糊的描绘手法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谐音形式,比如绘画作品中的瓶子,就是“平安”的意思,如梅兰竹菊等,就是作者借用了植物本身代表的崇高精神,以艺术创作代表创作者本人,表现个人高尚的精神追求。
3、意境与主题
山水画的主题重点,不在于对恢宏万千的现实场景的细致描述,注重的是意境之美,要以画面的铺陈让观者如亲眼目睹、亲身经历,进而联想到更加辽阔的壮丽景色,而这一切非具有理学精神、对宇宙自然研究深刻的大胸襟所不能做到,完全符合朱子美学追求的浑然天成美感和自然之理趣。
除此之外,山水画的创作中还兼具了朱子美学所强调的含蓄韵味,以温柔沉静的景色展现波涛汹涌的精神能量,克制内心情感,采用暗示手法的艺术创作者,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展现给观者个人的真实情感,这是朱子美学中的美育展现形式。
作者观点:除了上述的艺术创作以外,朱子美学对于宋代山水画创作的主题展现形式、内容深度和广度、表达方式多元化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仅作为一种审美理念,朱子美学对于创作者社会阶层的影响,也反映到了山水画创作的准则中,形成了文道合一的艺术核心,借物抒情的展现形式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而朱子美学在绘画层面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和教化责任,更是传承千年至今,对于美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钱穆 《宋明理学概述》,北京九州出版社
李其维主编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于民 《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Copyright @ 2015-2022 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